你现在的位置: 首页 > 中医药文化

​这个“水果王”,好看好吃、平肝和胃,你肯定吃过

时间:2022-06-22 发布人:高燕仙 浏览:

  小编导语:水果美味还富含营养,大家都爱吃,如果一种水果不仅好吃还好看,而且在合适的情况下还能美容、治病,那它绝对堪称水果中的“战斗机”了。今天,小编就带大家深入认识一种好看好吃、营养丰富,还能平肝、和胃、祛湿的水果——木瓜。

  “百益果王”:木瓜

  我们所说的木瓜有两大类,包括蔷薇科木瓜属植物木瓜和热带水果番木瓜科木瓜。

  蔷薇科木瓜属植物木瓜:本属植物有木瓜、皱皮木瓜等,是原产于中国的温带木本植物,果实可供食用、药用,花可供观赏,以产于安徽宣城(古称宣州)者为佳,故称其为“宣木瓜”。我国传统文化中所提到的木瓜即为本品,如《诗经》中“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琚”。其作药名始载于《名医别录》,素有“百益果王”之称。

  热带水果番木瓜科木瓜:为番木瓜科番木瓜属植物,因其产于热带美洲,后传入中国,其外形与中国木瓜相似,我国自古将国外称番地、番邦,故名“番木瓜”。国内主要产于广东、海南、台湾等地,食用、药用均可,但不供观赏。

  在中医学里,木瓜,味酸,性温,入肝、脾经。主要功效为平肝和胃,祛湿舒筋,通乳。

  木瓜中的木瓜蛋白酶,可分解脂肪、消化蛋白质,有利于人体对食物的消化和吸收,故有健脾消食之功;又味酸入肝,能舒筋通络,常用于治疗呕吐、腹痛转筋、泄泻、脚气湿痹、筋挛足痿。《本草纲目》指出:木瓜所治霍乱、吐利转筋、脚气,都以脾胃病为主,而非肝病。根据五行生克规律,脾胃虚弱则肝木盛,故用酸温之木瓜健脾胃以平肝。另外,木瓜可刺激女性黄体激素的分泌,促进乳腺发育,其中的凝乳酶有通乳的功效,可用于缺乳的产妇。

  木瓜食疗方,快做起来

  ▶产妇乳汁缺少:木瓜鱼尾汤

  出处:《中国药典》

  配方:鲜木瓜50g,草鱼尾200g,盐5g,生姜3片,油1汤匙。

  制法:木瓜去核、去皮、切块备用;起油锅,放入姜片,煎香鱼尾;将木瓜放入锅内,加入约700mL 水烧开;将煎香的鱼尾倒入木瓜汤中一起用文火煲30 分钟左右,下盐调味,即可食用。

  服法:汤煲好后可喝汤,汤中木瓜和鱼尾也可食用。

  效用:本品有补脾健胃、通经下乳的功效。适用于产妇乳汁不通。

  养生指导:产后气血亏虚,气虚运化无力,则会出现食欲不振、乳汁不足之证。草鱼尾味甘,性温,入肝胃经,能补脾益气,暖胃和中,配以木瓜煲汤,则有通乳健胃之功效,最适合因营养不良而致乳汁缺少的产妇食用。

  ▶腰膝疼痛:木瓜汤

  出处:《饮膳正要》

  配方:鲜木瓜50g,羊肉250g,回回豆子100g,草果5颗。

  制法:木瓜切片,羊肉洗净切块,回回豆子捣碎去皮。将羊肉和草果加入2000mL 水中熬成汤,滤干水,下入熟回回豆子、木瓜搅拌均匀。

  服法:加入砂糖、盐少许,调和即可食用。

  效用:本品有补中、顺气的作用。用治腰膝疼痛,脚气不仁。

  养生指导:此养生方简便易行,且作用良多。木瓜味酸入肝经,能益筋和血,舒筋活络,祛湿除痹,还可化湿和胃。《名医别录》载木瓜“主治湿痹邪气……转筋不止”。羊肉性温味甘,入脾、肾经,可以补气血、助肾阳。草果味辛,性热,归脾、胃经,具有燥湿散寒、除痰截疟的作用。回回豆又名鹰嘴豆,甘,平,入肺、胃二经,生津止渴,治多饮,多食,多尿,身体消瘦等证。

  合用可用于治疗寒湿克脾所致脘腹冷痛、胀满,得热或进温热食物则舒,口中黏腻,食欲减退,嗳气吞酸,恶心呕吐,泄泻,倦怠嗜睡等症状,也可用于治疗腰膝关节酸重疼痛和脚气水肿。

  运用时要注意,本品适用于寒湿诸证,因均为温热性质食物,故不能用于热象明显的疾病。

  ▶青木瓜汁

  出处:《五代中医家传食疗治百病》

  配方:青木瓜1个。

  制法:青木瓜去皮去籽,切块,加入适量清水打成汁。

  服法:将打好的木瓜汁过滤后饮用。

  效用:有健脾消积、消食和胃等功效。主治慢性胃炎、胃溃疡引起的胃脘痞满胀痛、消化不良等病证。

  养生指导:青木瓜是番木瓜的未成熟果实,味甘,性微寒。《本草纲目》记载其“主心痛”(古人称心痛多指胃痛)。青木瓜富有多种营养素,其中木瓜蛋白酶具有消炎止痛、利胆、促进胰液分泌等功效,可以保护胃黏膜、促进胃肠道对食物的消化吸收。另外要注意,对木瓜过敏或胃寒者慎用。

  *注意事项

  1.孕妇不能吃木瓜,因为木瓜会引起子宫收缩。

  2.小便不利患者食用木瓜会加重病情。

  3.过敏体质者谨慎食用。

  版权声明:本文选自悦读中医,由云南中医编校推荐发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关于我们| 院长信箱| 合作交流| 人才招聘| 联系我们| 版权声明| 投诉意见| 网站地图| 管理入口

地址:腾冲市腾越镇满邑社区华园三小区一号 联系电话:0875-5183672 ICP备案号:滇ICP备17007072号

设计/运营维护:国医在线运营发展中心

云南省中医医疗公众服务网·腾冲市中医医院

滇公网安备 5305220200022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