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现在的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工作动态

【我为群众办实事】用心治病,待患如亲

时间:2024-04-18 发布人:小编 浏览:

  一面锦旗,凝聚着一份温暖。一个信任,是一种动力和责任。一句肯定,是对我们最大的鼓励!患者每次好评,都见证着我们努力的意义。我们将继续以精准的技术和耐心细致的态度,为患者提供更加安全、优质、高效、便捷的医疗服务,为百姓的健康保驾护航。

  “医生和护士们对待病人的服务态度非常好,就像对待家人一样,医术精湛,非常感谢你们的精心治疗让我康复出院!”近日,来自四川省84岁的王奶奶带着家属来到我院心血管病科,激动的握着任主任的手表示感谢并特意送来一面印有“医术精湛传四方,医德高尚暖人心”的锦旗。

  据了解,王奶奶近月来出现心悸气短、胸闷喘促,活动耐力下降并双下肢浮肿,曾经在家乡的医院里反复就诊,一年前随家人到腾冲旅居,再次发病,遂来我院门诊就诊。入院后完善心电图提示有持续性心房颤动,结合各项检查结果提示急性心力衰竭,考虑到患者目前年纪大、病情危急,随时可能并发心源性休克、恶性心律失常而猝死,在详细的分析了王奶奶的身体情况后,医生立即下达了病危通知书,抢救过程中得到了家属的信任和配合,经过积极的治疗,患者症状逐渐缓解,转危为安。

0.jpg

  在后续的住院治疗期间,科室医疗团队精心制定了中西医结合的最佳治疗方案,给予抗凝药物、控制心室率、护心等药物配合口服中药、针刺等中医治疗方法,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后,王奶奶的各项检验指标均有所好转,趋于稳定,她表示对当前效果相当满意,医生的精湛技术和护士的细心护理让她和家属再也不用担惊受怕。出院前主管医生再次详细查看病人并开了后续疗程药物嘱病人出院后继续服药治疗。出院一周后,王奶奶自我感觉良好,特意送来锦旗表示感谢。

  科普小知识

  门诊有很多病人和王奶奶一样,不了解什么是房颤,等到就诊的时候已经出现心力衰竭等严重后果,延误了病情。让我们来科普一下房颤的知识,特别是房颤和心衰的关系。

  什么是心房颤动?

  心房颤动(简称房颤)是最常见的持续性心律失常。房颤的症状包括心脏乱跳,疲劳,头晕或者昏厥,呼吸急促等,主要表现是心脏乱跳,心房跳动的频率可每分钟达到350~600次,心跳绝对不齐整,心房失去有效的收缩功能。这样乱跳一方面会造成心脏泵血减少,导致心力衰竭,缩短寿命;另一方面会造成心房里血液瘀滞,形成血栓,血栓脱落后堵塞脑血管,造成脑中风,也可以堵塞其他血管造成严重后果。许多患者在经历心房颤动时没有症状,但卒中和心力衰竭的风险仍然存在。房颤患者发生脑中风的风险增加5-8倍以上,心力衰竭增加2-3倍,死亡风险增加约2倍。

  房颤为什么会导致心衰

  心脏作为一个泵血的器官,就如同水泵一般将血液泵送至全身各处,而房颤患者的心脏失去了正常的节律,快速又不规则的心跳,使心房失去有效的收缩功能,在舒张期左房充盈至左室的血液减少25%,左室在收缩期泵出的血液也会相应减少。时间久了,房颤会导致心脏结构改变,出现心脏扩大和功能减退。另外,房颤患者常常伴有心室率过快,长时间的心室率过快也会导致心动过速心肌病,导致心力衰竭的发生发展。

  房颤导致心衰的危害有多大

  心脏是人体的泵血器官,将血泵至全身各处,而心力衰竭就是心脏的泵血功能下降,血液瘀滞在各个器官,不能有效循环。瘀滞在肺出现呼吸费力,活动时气促、乏力,严重的出现夜间睡觉时因喘不上气而憋醒,不能平卧;瘀滞在胃肠,出现食欲下降,恶心,消化不良;瘀滞在下肢导致下肢水肿;瘀滞在肾脏导致少尿,夜尿增多。心力衰竭如不控制会导致心脏的功能不断恶化,最终走向死亡,心力衰竭的死亡率甚至超过恶性肿瘤。房颤合并心力衰竭患者的脑中风发生率也较房颤无心力衰竭患者显著升高。房颤还给心力衰竭的治疗增加了困难,他们互相影响,恶性循环。

  房颤合并心衰的治疗

  房颤合并心衰患者的主要治疗目标是预防卒中、控制心室率、减轻症状和改善生活质量。主要有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与药物治疗相比,导管射频消融在房颤合并心衰的患者中更具有优势,更明显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心脏功能状态和预后。射频消融手术可将房颤心律转为正常心律,病人越早做治疗效果越好。

  同时改善生活方式也是治疗的重要一环:戒烟戒酒,减轻体重,管理好血压、血脂、血糖以及控制好情绪,遵从低盐和低脂的饮食习惯,合理膳食,杜绝不良生活方式。

  温馨提示:房颤是种常见病,但很多人对这种疾病认识不足,对其危害性不够重视,以至于造成严重的后果。心房颤动不是小病,如果出现心脏乱跳,头晕,胸闷,乏力,需要及时就诊,听取专业医生的建议,早期的干预明显优于晚期的治疗。

关于我们| 院长信箱| 合作交流| 人才招聘| 联系我们| 版权声明| 投诉意见| 网站地图| 管理入口

地址:腾冲市腾越镇满邑社区华园三小区一号 联系电话:0875-5183672 ICP备案号:滇ICP备17007072号

设计/运营维护:国医在线运营发展中心

云南省中医医疗公众服务网·腾冲市中医医院

滇公网安备 5305220200022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