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现在的位置: 首页 > 中医药文化

茯苓

时间:2020-01-16 发布人:高燕仙 浏览:

  提起茯苓,人们一定都不会陌生,每当阴雨连绵的梅雨季节到来时,总少不了茯苓相伴。作为原产于我国的常见的药食同源食材,茯苓在历史上的存在可以说是极为悠远,有着“四时神药”的美誉。

  茯苓味甘、淡,性平,归心经、脾经、肺经、膀胱经。具有利尿渗湿,健脾,宁心安神的功效。其中,茯苓皮具有较好的利水,消肿的作用。

  一、茯苓在古方中应用广泛

  1.治水湿内停,小便不利,微热消渴,烦躁不得眠。

  2.治血涩致气不通而窍塞的小便闭塞不通。

  3.与白术、郁李仁、相配,再加生姜汁,可治水肿。

  4.与防己、黄芪、桂枝、甘草相配,治水在皮肤,四肢肿。

  5.白茯苓(去黑皮)与干山药(去皮,火)各等分焙干,为细末,稀米饮调服。可治小便多,滑数不禁。

  6.治痰饮凌心犯肺,清阳不升,胸协支满,心悸,目眩,短气而咳。

  7.半夏、生姜与茯苓相配,治饮停于胃而呕吐,隔间有水,眩悸者。

  8.与泽泻、甘草、桂枝、白术、生姜相配,可治胃反呕吐,欲饮水者。

  9.以艾汤调茯苓末服之,治心汗,别处无汗,独心孔一片有汗,思虑多则汗亦多。

  二、茯苓也常用于食疗

  1.茯苓25克,陈皮5克,水煎,饮服时加入生姜汁10滴。

  有健脾和胃之效,可治妊娠呕吐。

  2.茯苓薏米姜茶:茯苓20克,薏米20克,生姜3片 。

  可健脾温胃,对于痰湿体质、湿性体质者有较好的减肥作用。

  3.粳米100克,茯苓30克,枣30克,煮成粥。

  可健脾补中,利水渗湿,安神养心。适用于慢性肝炎、脾胃虚弱、腹泻、烦躁失眠等症。

  4.糯米粉200克,茯苓200克,白砂糖100克,做成茯苓饼。

  可健脾补中,宁心安神。适用于气虚体弱所致的心悸、气短、神衰、失眠以及浮肿、大便溏软等。(李叶萍)

关于我们| 院长信箱| 合作交流| 人才招聘| 联系我们| 版权声明| 投诉意见| 网站地图| 管理入口

地址:腾冲市西源街道观音塘社区南诏小区196号 联系电话:0875-5183672 ICP备案号:滇ICP备17007072号

设计/运营维护:国医在线运营发展中心

云南省中医医疗公众服务网·腾冲市中医医院

滇公网安备 5305220200022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