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0-09-22 发布人:高燕仙 浏览:
竹罐疗法是我国医学遗产之一,早在南北朝时期,人们就用牲畜的犄角制成管筒来治疗疾病,俗称角法,后因当时南朝是位居于江南一代产竹的地区,因此便逐渐用竹罐来代替兽角,再后来,在壮族地区,人们将此疗法创新,将竹罐放进煮沸的药液中,使药力与拔力相结合,药物竹罐疗法由此产生。东晋时期著名的医学家葛洪在《肘后备急方》中总结和记载了很多壮族民间流传的角法,可见药物竹罐疗法具有悠久的历史和广泛应用。
药物竹罐疗法是把特制的竹罐置于煮沸的药材中,同药液一起煎煮后,趁热将竹罐吸附于患者受术部位,利用其强大的负压吸力、药物等共同作用于人体特定的部位,起到防病治病的一种传统外治法。另外,它也可配合三棱针行刺络拔罐。即在取下竹罐后用三棱针在皮肤红印上刺3-5针,再用竹罐在此处吸拔,每次取罐后用棉签将吸出的血液擦干,如此反复2-3次,以逐淤排毒,活血通络等。
药物竹罐疗法优势
1、吸附力大,热力强,治疗范围广。竹罐粗细长短不同,根据不同施术部位,可选择不同型号的竹罐。它不仅可以吸附在肩背及肌肉丰满之处,也可以吸附在腕、踝、足背、手背等处。对于病变部位在肘、膝、腕、踝、指趾关节等部位的患者,就可选择小竹罐,这也是其它罐法所无法替代的。
2、综合中药、罐疗、蒸汽热熨三重作用,疗效显著。药物竹罐将拔力与药力有机结合,既可通过负压吸引力来改善身体局部血液循环,亦可以通过吸拔起皮肤时透过张开的毛孔将药物蒸汽渗透到局部组织内,起到局部的熏蒸作用,形成三重功效,加强治疗作用。
3、加速血液循环,增强新陈代谢。罐与药液一起加热煎煮后形成负压,吸附于施术部位,使局部皮肤充血、瘀血、出现罐斑,加速身体血液循环,加速机体代谢,增强机体抗病能力。
药物竹罐疗法作用
1、平衡阴阳,扶正祛邪,调节功能。
2、调整气血,疏通经络,增强体质。
3、开达抑遏,活血化瘀,促进血液循环。
4、消肿止痛,除湿逐寒,通利关节。
药物竹罐疗法适应症
药物竹罐疗法临床适用范围很广,根据主治疾病的不同,可选择不同的药物对症处理,各科疾病均可有所涵盖。多用于寒症、痛症、痹症、慢性虚性疾病、皮肤病、妇科疾病等。
药物竹罐疗法禁忌症
1、急性传染病、高热抽搐、出血倾向疾病、急腹症等。
2、女性经期、孕期腹部及腰骶部禁用。
3、某些年老体虚、久病虚弱。
4、严重心脏病、糖尿病、肿瘤病人。
5、活动性肺结核、皮肤过敏、局部阻滞溃烂、骨折病人。
6、部分特殊部位:如脐部、心脏搏动处等都不宜使用罐疗。
罐印临床意义
1、罐印呈散紫点,深浅不一,一般提示为气滞血瘀之证。
2、罐印呈紫黑而黯,一般提示有血瘀,比如行经不畅的闭经、痛经等。
3、罐印鲜红而艳,一般提示阴虚、气阴两虚;阴虚火旺也可出现此印迹。
4、罐印出现水泡,说明体内湿气重,如果水泡内有血水,是热湿毒的反映。
5、吸拔后没有罐迹或虽有罐迹但起罐后立即消失,恢复常色者,则多提示病邪尚轻。
拔罐地址:腾冲市中医医院大医馆三楼康复科
联系电话:0875-5181135
上一篇:您的“男”言之隐,我们帮您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