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4-29 发布人:小编 浏览:
人体的平衡是指身体所处的一种姿势状态,并能在运动或受到外力作用时自动调整并维持姿势的一种能力。就是说当人体的重心垂线偏离稳定的支持面时,能立即通过主动或反射性的活动,使重心垂线返回到稳定的支持面内,这种能力就称为平衡能力。
人体的平衡可以分为以下两大类
(1)静态平衡
指的是人体或人体某一部位处于某种特定的姿势,例如坐或站等姿势时保持稳定的状态。
(2)动态平衡
包括两个方面:①自动态平衡:指的是人体在进行各种自主运动,例如由坐到站或由站到坐等各种姿势间的转换运动时,能重新获得稳定状态的能力;②他动态平衡:指的是人体对外界干扰,例如推、拉等产生反应、 恢复稳定状态的能力。
平衡属于运动功能的范畴。许多疾病都会导致平衡功能障碍,而最常见的是中枢神经系统的疾病,如脑卒中、脑外伤、小儿脑瘫、脊髓损伤、 帕金森病等。临床上如果发现平衡功能出现障碍,就要对其进行积极的治疗。治疗方法应是综合性的,除了针对病因进行药物或手术等治疗外,最为直接有效的治疗就是进行平衡功能的训练。
平衡功能训练的原则:
(1)支撑面积由大变小
(2)稳定极限由大变小
支撑面越大、 越硬、越平整,则稳定极限越大,越容易保持平衡。因此开始训练时除了支撑面由大到小外,还应由硬而平整的支撑面逐步过渡到软而不平整的支撑面下进行。
(3)从静态平衡到动态平衡
(4)逐渐增加训练的复杂性
(5)从睁眼到闭眼
(6)因人而异,循序渐进
下面分享几个常用平衡功能训练的动作
1.桥式运动(双桥运动、单桥运动)
桥式运动的目的是训练腰背肌和提高骨盆的控制能力,诱发下肢分离运动,缓解躯干及下肢的痉挛,提高躯干肌肌力和平衡能力。故应鼓励患者在病情稳定后尽早进行桥式运动。
2.四点跪位平衡训练
此种训练体位适合截瘫患者、运动失调症和帕金森病等具有运动功能障碍的患者。
3.双膝跪位和半跪位平衡训练
这两种训练体位主要适合于截瘫患者,双膝跪位平衡掌握后,再进行半跪位平衡训练。
4.坐位平衡训练
①长坐位平衡训练
临床中患者会根据自身的残疾情况而选用最舒适的坐姿。一般来说截瘫患者多采用长坐位进行平衡功能训练。
②端坐位平衡训练
偏瘫患者多采用端坐位平衡训练。能很好地保持端坐位平衡,才能进行站立位的平衡训练,为步行做好准备。
5.立位平衡训练
患者的坐位平衡改善后,就可以进行站立位平衡训练。无论是偏瘫、截瘫还是其他情况引起的平衡功能障碍,进行站立位的平衡训练,都是为步行做好准备,并最终达到步行的目的。
平衡评定及训练系统
用于治疗中风恢复期平衡障碍的评定及辅助治疗
平衡训练的注意事项
1.平衡功能训练适用于具有平衡功能障碍的患者。
2.当患者具有严重的心肺等疾患,生命体征不稳定时,暂不宜训练。
3.训练时,治疗师要在患者旁边注意监护,以免发生跌倒。
4.训练前、训练中或出院前要注意平衡功能评定,以制订或修改训练方案。
5.当患者同时存在其他功能障碍时,要注意综合康复。
康复热线:0875-5181135
康复地址:腾冲市中医医院大医馆三楼康复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