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现在的位置: 首页 > 中医药文化

【杏林科普】立秋之后,收好这份中医养生指南

时间:2024-08-08 发布人:小编 浏览:

  立秋,作为传统的二十四节气之一,它不仅标志着自然界由夏日的热烈奔放悄然转向秋日的宁静丰盈,更预示着万物步入成熟与收获的金色季节。然而,在我国大部分地区,立秋后往往伴随着一段时间气温较高,俗称“秋老虎”的炎热时光,这给人们的健康带来了一定挑战。这个节气也是养生的关键时期,中医养生强调顺应自然,因时制宜,立秋时节的养生重点在于调和阴阳,润肺养津,以适应季节变换,实现“秋藏”的养生原则。

  1. 收敛神气,调养情志

  立秋后,自然界阳气渐收,阴气渐长,人体也应随之调整作息,早睡早起,以顺应阳气收敛、阴气渐长的自然规律。同时,保持心境平和,避免过度悲伤或急躁,以免耗伤肺气,影响健康。

  2. 润肺养津,注意饮食

  秋季干燥,易伤肺津,因此饮食上应以滋阴润肺为主,多吃梨、百合、银耳、蜂蜜等润燥生津的食物,以滋养肺脏,缓解秋燥。同时,减少辛辣、烧烤等刺激性食物的摄入,以免火上交友,加重秋燥症状。

  3. 适度运动,增强体质

  选择适合秋季的运动方式,如散步、慢跑、太极拳等,既能促进血液循环,增强体质,又能避免大汗淋漓而伤阴。运动时注意补充水分,以防脱水。

  适合立秋的中医治法

  1. 润肺止咳

  针对秋季常见的肺燥咳嗽,可采用润肺止咳的治法。常用中药如杏仁、川贝母、沙参等,具有润肺化痰、止咳平喘的功效。

  2. 滋阴润燥

  为缓解秋燥带来的不适,中医提倡滋阴润燥。可选用麦冬、玉竹、枸杞等中药材,泡茶或煮粥食用,以滋养阴液,润燥生津。

  中药方剂推荐

  1. 百合固金汤

  组成:百合、生地黄、熟地黄、麦冬、玄参、川贝母、当归、白芍、桔梗、甘草。

  功效:养阴润肺,化痰止咳。适用于肺肾阴虚,燥咳少痰,痰中带血,咽干喉痛等症状。

  用法:水煎服,具体用量需根据个人体质及病情调整,建议在专业中医师指导下使用。

  2. 沙参麦冬汤

  组成:沙参、麦冬、玉竹、天花粉、扁豆、桑叶、生甘草。

  功效:清养肺胃,生津润燥。适用于燥伤肺胃阴津,咽干口渴,干咳少痰,或热病后期,余热未清,胃阴耗伤等症状。

  用法:同样需根据个体情况调整用量,并遵医嘱服用。

  立秋之际,让我们通过中医养生的智慧,以“秋藏”之道为指引,顺应自然规律,调和阴阳平衡。通过合理的饮食调养、适度的运动锻炼以及必要的中医治法与方剂辅助,我们定能有效抵御“秋老虎”的侵袭,为全年的健康奠定坚实的基础。但请切记,所有中药的使用均应在专业中医师的指导下进行,以确保安全无虞。

关于我们| 院长信箱| 合作交流| 人才招聘| 联系我们| 版权声明| 投诉意见| 网站地图| 管理入口

地址:腾冲市西源街道观音塘社区南诏小区196号 联系电话:0875-5183672 ICP备案号:滇ICP备17007072号

设计/运营维护:国医在线运营发展中心

云南省中医医疗公众服务网·腾冲市中医医院

滇公网安备 5305220200022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