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5-02-27 发布人:小编 浏览:
过敏性鼻炎是指鼻腔粘膜的变异性疾病,是由IgE介导的1型变态反应,故又称变应性鼻炎,是多种免疫细胞和细胞因子等参与的鼻粘膜非感染性疾病,可引起多种并发症。
主要临床表现为患者常有阵发性喷嚏、清水样鼻涕,伴有不同程度的鼻塞和鼻痒、眼痒。主要由吸入性过敏原变应原所引起,呈常年性和季节性发作。
中医叫鼻鼽,鼻勉,或称軌嚏,是指以突然和反复发作的鼻痒、嚏、流清涕、鼻塞等为特征的鼻病。(刘河间医学六书。素问玄机原病式)说"飙者,鼻出清涕也","嚏,鼻中因痒而气喷作于声也"。
《黄帝内经》中多次论及本病。如《素问.脉解》说:"所谓客孙脉则头痛、鼻勉、腹肿者,阳明并于上,上者则其孙络太阴也,故头痛`鼻馳。腹肿也。《素问.气交变大论》也说:"岁金不及....民病肩背瞀重,鼽嚏。.."后世历代医家对本病的论述也较多,本病是临床较为常见、多发的鼻病。
中医认为:本病主要由于肺气虚,卫表不固,胰理疏松,风寒乘虚而人,犯及鼻窍,邪正相搏,肺气不得通调,津液停聚,鼻窍雍塞,遂致喷嚏流清涕。
《证治要》说:"清涕者,脑冷肺寒所致。”肺气的充实,有赖于脾气的输布。脾气虚则肺气虚。
而气之根在肾,肾虚则摄纳无权,气不归元,阳气易于耗散,风邪得以内侵致病。在《素问.宣明五气论》说:"五气所病。....肾为欠、为嚏。"故本病的表现在肺,但其病理变化与脾肾有一定关系。
本病的典型症状是呈突发性鼻痒,嚏流涕清稀量多,鼻塞,起病急,消失也快,常反复发作,病程一般较长。
鼻腔粘膜多呈淡白肿胀,依据病史、症状及体征,诊断一般不难。过敏性鼻炎的中医治疗旨在调理患者的过敏性体质,祛除长期隐藏的邪气,平衡五脏六腑的功能,从而达到标本兼治的效果。
现在我们主要来谈一谈针灸的治疗方法:针刺:常用的主穴包括迎香、鼻通、印堂、合谷、肺俞、足三里。
迎香和鼻通是局部取穴,直接作用于鼻部,通利鼻窍。印堂位于两眉之间,也能通鼻窍。合谷是手阳明经的原穴,有疏风解表的作用。
肺俞补益肺气,足三里健脾益气,增强体质。根据不同的证型加减。比如肺气虚寒可加风门、大椎,用灸法温阳散寒。
脾虚湿盛加中脘、阴陵泉,健脾祛湿。肾阳不足加命门、肾俞,温阳补肾。艾灸:可灸印堂、迎香、肺俞、脾俞、肾俞、足三里等,以温通经络、扶正祛邪。穴位贴敷:使用特定的药物,贴在特定的穴位上,从而达到温补脏腑,养阳气,通经络的作用。
日常调护:避风寒:外出佩戴口罩,避免接触花粉、粉尘等过敏源。增强正气:练习八段锦,重点加强“双手托天理三焦”招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