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现在的位置: 首页 > 中医药文化

以火攻邪的千年绝技——火针

时间:2025-06-23 发布人:小编 浏览:

image.png

  火针,古称“焠刺”、“烧针”等,是指用火烧红特制的针具针尖后迅速刺入人体腧穴内,以治疗疾病的一种针刺方法。火针疗法的起源可以追溯到数千年前,最早的记载出现在《黄帝内经》中。传承千年,历代医家的临床应用与研究,火针疗法不断得到改进和完善,成为针灸疗法中一个独特的实用技术。

image.png

  适应症

  1.疼痛性疾病:如颈椎病、肩周炎、腰痛、膝关节炎、痛经等,火针能够温通经络,散寒止痛,对于寒邪引起的疼痛有很好的疗效。

  2.神经系统疾病:如面瘫、中风后遗症、肌张力增高、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下肢静脉曲张等,火针能够温通经络,调和气血,促进神经功能的恢复。

  火针的操作方法根据病症不同辨证取穴,选定穴位后进行严密消毒,将针在酒精灯上烧红,用烧红的针具迅速刺入选定的穴位内,然后迅速出针。针刺深度需根据病情、体质、年龄和针刺部位的肌肉厚薄、血管深浅而定。一般四肢、腰腹针刺稍深,胸背部穴位针刺宜浅。

image.png

正在进行火针操作

  虽然火针听起来和看起来有些让人害怕,但是在临床操作中,医生通常应用毫火针,针刺后的针眼较小,皮损也较小,而且医生进针的手法很快,针刺入适当深度后迅速拔出,并用干棉球按压针孔,疼痛感较轻,火针针刺后局部的温热感较强,大部分患者用毫火针进行治疗后表示疼痛可以接受。

  注意事项

  1.禁忌证:高热、传染性疾病、出血性疾病、糖尿病、妊娠期等情况下不宜使用火针。

  2.患者不宜在过于饥饿、饱食、情绪激动的状态下进行火针治疗。

  3.火针治疗后24小时内局部不要碰水,以防感染。局部反应:针刺后局部可能出现红晕或红肿,局部发痒时不宜搔抓,数天后可自行消失。

关于我们| 院长信箱| 合作交流| 人才招聘| 联系我们| 版权声明| 投诉意见| 网站地图| 管理入口

地址:腾冲市西源街道观音塘社区南诏小区196号 联系电话:0875-5183672 ICP备案号:滇ICP备17007072号

设计/运营维护:国医在线运营发展中心

云南省中医医疗公众服务网·腾冲市中医医院

滇公网安备 5305220200022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