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5-06-23 发布人:小编 浏览:
火针,古称“焠刺”、“烧针”等,是指用火烧红特制的针具针尖后迅速刺入人体腧穴内,以治疗疾病的一种针刺方法。火针疗法的起源可以追溯到数千年前,最早的记载出现在《黄帝内经》中。传承千年,历代医家的临床应用与研究,火针疗法不断得到改进和完善,成为针灸疗法中一个独特的实用技术。
适应症
1.疼痛性疾病:如颈椎病、肩周炎、腰痛、膝关节炎、痛经等,火针能够温通经络,散寒止痛,对于寒邪引起的疼痛有很好的疗效。
2.神经系统疾病:如面瘫、中风后遗症、肌张力增高、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下肢静脉曲张等,火针能够温通经络,调和气血,促进神经功能的恢复。
火针的操作方法根据病症不同辨证取穴,选定穴位后进行严密消毒,将针在酒精灯上烧红,用烧红的针具迅速刺入选定的穴位内,然后迅速出针。针刺深度需根据病情、体质、年龄和针刺部位的肌肉厚薄、血管深浅而定。一般四肢、腰腹针刺稍深,胸背部穴位针刺宜浅。
正在进行火针操作
虽然火针听起来和看起来有些让人害怕,但是在临床操作中,医生通常应用毫火针,针刺后的针眼较小,皮损也较小,而且医生进针的手法很快,针刺入适当深度后迅速拔出,并用干棉球按压针孔,疼痛感较轻,火针针刺后局部的温热感较强,大部分患者用毫火针进行治疗后表示疼痛可以接受。
注意事项
1.禁忌证:高热、传染性疾病、出血性疾病、糖尿病、妊娠期等情况下不宜使用火针。
2.患者不宜在过于饥饿、饱食、情绪激动的状态下进行火针治疗。
3.火针治疗后24小时内局部不要碰水,以防感染。局部反应:针刺后局部可能出现红晕或红肿,局部发痒时不宜搔抓,数天后可自行消失。
下一篇:蒲公英:药食同源的养生宝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