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5-03-12 发布人:小编 浏览:
2025年3月9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主任雷海潮在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民生主题记者会上表示,实施“体重管理年”3年行动。在健康意识日益觉醒的当下,体重管理已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话题,肥胖引发的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给健康和医疗体系带来沉重负担。在此背景下,国家卫生健康委等16个部门联合开展“体重管理年”活动,从2024-2026年,致力于全方位改善国民体重状况,提高全民健康水平。中医药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瑰宝,在体重管理领域有着深厚的理论积淀和丰富的实践经验。
一、肥胖背后的中医体质密码
中医将肥胖视为“膏人”“脂人”的体质偏颇,这种认知突破了单纯热量计算的局限。《黄帝内经》“肥贵人则膏粱之疾”的论断,揭示了饮食结构与体质变化的深层关联。在中医理论中肥胖多与脾胃失调、痰湿内盛、气血不畅等因素相关,因此,中医体重管理注重从根源出发,调理人体的整体机能,以达到健康减重、预防疾病的目的。九种体质学说中,痰湿质、气虚质、阳虚质等体质类型与肥胖存在显著相关性,具相关研究发现,痰湿体质人群肥胖发生率是平和体质的3.2倍。
二、治未病理念下的体重管理新范式
药食同源文化为体重管理开辟了天然路径。荷叶、山楂、茯苓等87种既是食品又是中药材的物质,这种“食养即是药治”的思维,将日常饮食转化为温和持久的健康干预。在具体的中药方剂中,结合不同人群的肥胖体质,二陈汤、五苓散、参苓白术散、温胆汤等皆具有祛湿化痰的功效。
传统导引术的代谢激活效应尽显“以柔克刚”的中医魅力。中医传统功法在体重管理中发挥着独特的整体调节作用,其价值不仅在于促进人体能量消耗,更在于重建人体代谢平衡。以八段锦、五禽戏、太极拳为代表的导引术,通过“调形、调息、调神”三位一体的干预模式,从“气血、脏腑、情志”等多个层面入手,用更加柔和的方式,将体重管理融入生活,相较于传统健身项目,更加适用于年龄较大、行动不便或者大基数等人群。
中医特色疗法为体重管理提供了更加多元化的方案。通过针灸刺激足三里、中脘等穴位,可调节胃肠神经功能,抑制胃酸分泌,减少饥饿感,控制食物摄入量。通过艾灸关元、气海等穴位,可补充人体阳气,促进湿气排出,改善因寒湿内盛导致的肥胖。穴位埋线将可吸收线埋入穴位,能在较长时间内持续刺激穴位,发挥类似于针灸的作用,调节人体经络气血功能。通过拔罐在背部膀胱经等部位拔罐,能疏通经络,使气血运行顺畅,促进身体的新陈代谢。
在这场全民体重管理的行动中,中医药不仅能帮助超重、肥胖人群减轻体重,更重要的是能引导人们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实现未病先防、既病防变。我们期待,在未来的三年及更长远的时间里,中医药深度融入体重管理的各个环节,与现代医学理念、技术相互补充,共同助力提升全民健康水平,让每个人都能在科学的体重管理中收获健康与幸福,以轻盈的身姿迈向美好的未来。
上一篇:脾虚的孩子怎么食疗